“荷塘月舍”健康讲堂:人体保健的要穴——膻(dan)中穴!
《黄帝内经》认为“气会膻中”,也就是说膻中可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。此外,膻中是任脉、足太阴脾经、足少阴肾经、手太阳小肠经、手少阳经三焦经的交会穴,也是宗气聚会之处。它有阻挡邪气、宣发正气的功效。它处在我们身体的中心,汇集了一身的气,跟我们的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都有关系,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穴位,把此穴打通,对你的心好,对女性朋友的乳腺好,对于我们的消化也好,总之能够让你整个人都开心起来。

膻中穴的操作手法很有讲究! 历代医家论述不一,《甲乙经》云:“刺入三分,灸五壮”。《铜人》则云:“其穴禁不可针,不幸令人夭折”。《资生经》亦云:“灸七七壮,禁针”。后世医家多依其说。明·汪机《针灸问对》曰:“心为一身之主,至贵不可犯,膻中穴、鸠尾穴、巨阙穴,心之宫城也。……夫针三穴,犯真心,死不可救”。可见,古代医家对该穴一般只灸不针。这主要是因为该穴近于心脏,过去采用的金、银针针体粗大,古人又不熟悉解剖层次,刺激过当,耗散心气,易造成意外伤害之故。
说到膻中穴的作用,我倒是想起多年前的一个案例。我原来在石家庄裕华区的一间诊所,有一次来了一名老年人,在治疗过程中突然心口痛,老人平时带在身边的速效救心丸刚好吃完了,眼看他呼吸越来越急促,情急之下,我就在他的膻中穴上使出7分力道点按,大概一两分钟,他就慢慢缓过来了,休息一会儿就正常如初了。后来,我在接触的大量病例中发现按揉膻中穴还可以舒缓病人压抑的心情,我想,这就是此穴“宽胸理气”的功效吧。
膻中穴堵,全身都会堵,但是膻中穴又是一个很容易堵的地方,人的各种不良情绪以及浊气最容易堆积在这里。很多心里长期有一些压力或者是不开心情绪的人,都可以自我按压膻中穴来缓解。古人说,欣喜则百脉通,膻中穴周围的这些经络都通了,它对我们的每一个脏腑都是一种调节。
至于一些喜闻乐见的武侠小说中的描述,说膻中是人体要穴、死穴并没有准确的理论基础。常有“百会倒在地,尾阅不还乡,章门被击中,十人九人亡;太阳和哑门,必然见阎王;断脊无接骨,膝下急身亡”的死穴之说!现代医学此穴常用于咳嗽、气喘、气短、咳唾脓血、肺痈等呼吸系统病症,噎膈、臌胀、呕吐涎沫等消化系统病症,胸痹胸痛、心痛、心悸、心烦等心血管系统病症以及产后无乳、瘿气、霍乱、转筋、尸厥等其他病证。总之,临床运用本穴多用于心肺病变,尤宜于心肺气虚之证。该穴具有调理人身气机之功能,可用于一切气机不畅之病变,诸如肺气不降之上逆、心之气血郁滞以及肝气郁结等症。

膻中穴是心包募穴(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),是气会穴(宗气聚会之处),又是任脉、足太阴、足少阴、手太阳、手少阳经的交会穴,能理气活血通络,宽胸理气,止咳平喘。